在深入户容易买房不易 亟待出台住房公共政策
[摘要]营商成本快速上升成为了深圳中小企业心头的痛。
营商成本快速上升成为了深圳中小企业心头的痛。
在深打工的部分年轻人包括白领和许多技术精英早已放弃了在深购房的计划改在原籍购房。深圳虽然放开了入户的条件以吸引人才,但能入户的绝大多数在深圳买不起房,所以真正入户的人并不多。据说深圳有4000多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是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无比宝贵的本钱。但这些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很多都是持内地户口并在原籍买房。这批人随时会告别深圳。这对深圳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大的威胁。
营商成本上升的又一表现是房租上涨。最近了解到华侨城150㎡的住宅,月租已升至1.5万元。原特区内城中村一室的住房租金早已达1千多元。如月薪5000元,房租要占收入的1/3左右。在新常态经济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在困惑中寻找方向,效益缺乏保障,也就不可能用加薪来减轻员工负担。现在不少年轻人被迫把租房挪出市区而到原特区外。每天的通勤及为之耗费的时间精力是很高的个人成本,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质量,也影响企业的开发效率。
办公用房租金也随之上涨。对广大深圳中小企业,这也是笔很大的负担。不少企业从城市中心区迁出而至原特区外,甚至到达东莞、惠州等地。这个过程也会伴随人才的流失及企业效率及创新能力的下降。
以上的逻辑再往前推演,那么西方发达城市核心区的空心化及衰败未必不会是深圳的未来。
与此同时,很多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西安、武汉等也纷纷以创新立市,全力打造创新科技园并给予一系列很有力度的优惠。这些城市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本来就比深圳密集得多,加之明显低得多的生活成本及营商成本,成功的可能相当大。也许要不了三年五年,深圳就会在别人夸耀的沉醉中迅速堕落为一个平庸的城市。
今年市政协会上,一位房地产大佬被记者问及房价上涨会否影响深圳吸引人才时大言不惭地回答:房价低的地方没人去。最近又在主张政府放开限购。享有承担社会责任美誉的企业公民如此认识问题令人失望。照此应立即再把深圳房价提升十倍,那么全世界的顶尖人才就会蜂涌入深了。可往年猛如闹市的深圳人才大市场早已辉煌不再,日渐冷落。把这解读为人口红利消失就掩盖了营商成本上升的真相。
营商成本的上升原因在于相关产业的寡头操纵市场导致市场失灵。继续靠房地产商来解决深圳住宅供应只会导致营商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失灵的地方,就要求政府代之以公共政策。实践证明,实施多年的保障房建设不足以抵御和扭转房地产市场上的寡头势力,未能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因而没有达到公共政策的水准。如用公共政策的标准来衡量,政府必须用经营公益事业的方式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因为公共政策的核心就是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福利。这里关键是两条:
第一,大大压缩深圳住宅业的商品开发,使之处于次要地位从而移出寡头的定价权。政府公屋开发应成为住宅业主体,其规模要达到能向深圳广大中小企业员工供房及租房。
第二,整合房屋租赁市场。对房租要不要管制是见仁见智的事。但应大力发展公屋租赁市场。首先是政府大力度建廉价公租屋。这样就可形成对城中村及老工业区中出租房的指导价。重点是取缔二房东。
第三,作为过渡,对深圳中小企业及员工尽快给予有力度的房租补贴(作为第一步可先抵扣所得税)。
通过以上措施扼制营商成本上升的势头,使深圳重新恢复汇聚高端生产要素的优势。
迅速推出相应的住房公共政策,进一步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相信应是“马上就办”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