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除了国家机关公务员、部分退役军人、部分残疾人,按规定,其余人每年都需要缴纳120元档案保管费,因为他们的档案往往托管在当地人才交流中心。
新华社报道,面向庞大群体收取的这笔档案费,着实是个“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1亿元,广州南方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专家估算,全国200多个地级市,每个市每年收费少则数百上千万元,大城市动辄上亿元,全国每年收取的档案托管费至少达数十亿元。
保管档案,本应作为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的公益服务,为何还要收取费用?收取的大量费用都花在何处?
昨天,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最迟到2016年,各地都不得再收取档案费。
目前,国家人社部正在进行调研,测量各地档案管理标准。标准一出,各地就会根据此标准进行财政拨款。
“消费者”甚至没有说“不”的权利
各地人才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收取档案保管费。它名为“市场”,实际上是挂靠在人社局下的事业单位。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俊表示,档案托管费像一个“怪胎”:是服务,但做起来不像服务;像买卖,但又不是买卖,还具有垄断性。
因为“弃档”“自揣档案”是违法违规的,所以“消费者”甚至没有说“不”的权利。
人才市场工作人员称,没有户籍档案和人事档案信息,要在当地报考公务员、购买住房、子女上学等,都会受影响。
虽然有“必须存档”的人才管理严格规定,但由于需要收费、手续烦琐和服务不佳等问题,全国每年仍有大量弃档、“死档”出现。北京目前“失联”逾5年的“死档”有61334份。
对于档案保管完全采取“无视”的态度是否行得通呢?海淀区人才市场工作人员说,只要档案有更新或移出的那一天,存档费就要一次性补齐,否则档案会被扣留。就算不动档案,存档费最迟也会在退休时追缴,否则“将使社保与退休金受到影响”。
人才市场回应:没有收这么多钱
对于“每年收费数亿元”的说法,南方人才市场管委办副主任汪宏飞回应称,此数据有“拍脑袋”的嫌疑,他们每年通过个人缴费所得的管理费大概只有200万元。
汪宏飞说,目前南方人才市场管理的档案约为30万份,其中约有五成的“沉睡档案”(档案持有者不交管理费也不去管它),在剩下的15万份档案中,超过90%属于集体人事外包服务,也就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委托人才市场代为管理档案、代缴社保费、公积金、提供职称评定等整体服务,收费为380元一年/人,由企业承担,属于南方人才市场的经营性收费。
而剩下的不到10%的档案才是由个人缴纳的档案管理费,收费标准为120元/年。该标准由物价部门规定,全国统一。
南方人才市场档案管理费实行收支两条线,也就是在收取了个人的档案管理费用后,需要全额上交到广州市财政部门,再由财政部门下拨费用的90%到南方人才市场,最终也就是200万元左右。
汪宏飞说,管理档案的支出费用主要分为人员经费、场地租借费与日常运营经费三大块。南方人才市场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从1995年成立至今,政府财政一直没有投入。“单靠那200万元的管理费,根本是杯水车薪”,目前南方人才市场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服务的收入补贴档案管理的巨大缺口。政府少了一笔小钱 却给经济注入更多动力备受争议的档案托管收费,在江苏省和浙江、河北、山东部分城市已停止收取,但全国多数省份仍在收取。
“免除档案保管费,是打破人才流动藩篱具体、有效的手段。虽然地方政府少了一笔小钱,却能给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肖俊表示。
事实上,类似档案保管费这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乱收费、高收费还有不少。武汉2014年3月公布政府权力清单,经过整合,55个部门砍掉3000多项权力和“收费服务”。
辽宁省曾设有“参加高考计算机摄像费”,有关部门通过电脑摄像头将考生头像信息录入电脑,要求考生交12元钱。因为受到巨大争议,这项收费于2010年被取消。
近年来,全国有数十个城市出台房地产限购
政策,消费者要购房必须持符合政策要求的房产登记证明,而在一些地方,查询打印自己本人的不动产信息,还要收取高额费用。
如在广州房地产档案馆申请查询个人不动产信息,打印一张薄纸,要缴费40元。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下,广州2013年底取消了这项收费。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已经累计取消、停征、减免数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减除的这些收费,每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2000多亿元。